今天遇到一位三歲小男孩,因間斷高燒39.5'C二天被帶來門診。沒有明顯的咳嗽或流鼻水,發燒前略有腹痛,但已緩解,沒有嘔吐或腹瀉,胃口不佳,不太想吃東西。他感覺喉嚨痛,特別是嚥口水或吞喝熱湯時,感覺不舒服。我請他張開嘴巴,結果看到軟顎上有三至四個囊泡,後咽部有潰瘍,齒齦無任何病灶。如我心中所想,又是一個疱疹性咽峽炎的病患。他不是第一位案例,因為沒多久前,他所在幼兒園已有二位小朋友因此停課在家休養。
從五月下旬以來,上海的兒科門診有越來越多得到疱疹性咽峽炎的小朋友。這種疾病肇因於腸病毒感染。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,至今已發現100多種。腸道為其侵犯的第一站,然侯在此大量複製,而擴散到其他部位。所以,患者腸胃道症狀多不明顯。
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引起。特徵為突然發熱,喉嚨痛,吞嚥困難和咽後部病變。溫度可以從正常到41'C。較大的兒童可能出現頭痛或腰酸,四分之一患者會出現嘔吐和腹痛。囊泡和潰瘍(1-2mm)可以在扁桃體、軟齶、懸雍垂和後咽壁發現。通常3天內會擴大至3-4mm,並且被紅斑環圍繞。平均有5個病灶,範圍從1至15個。大多數病例很輕微,沒有併發症。然而有些與腦膜炎有關。發燒一般持續1至4天,並於3至7天內緩解。
因缺乏經過證實的腸道病毒感染之抗病毒藥物,支持性治療是最主要的方法。補充水分可以避免因食慾不佳而嚴重脫水。預防上務必勤洗手,以防止環境中的傳染。